植物非傳染性因子病害與防治

植物除了蟲草菌病以外,還有很多眉眉角角的問題要顧。有時少了一樣因素,輕則農產品品質下降,重則整年血本無歸,不可不慎。

一、 植物非傳染性病害是什麼?

是指所有不是傳染性病因所引起的「不健康狀況並顯現特定病徵或現象者」。植物經常會發生的非傳染性病害,主要有:

  • 物理類:如光線不足、日灼、低溫傷害、高溫傷害、缺水、浸水、缺氧、酸鹼度異常等。
  • 化學類:如營養缺乏、元素過量、鹽害、鹽沫、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藥害、肥傷等。
  • 生物類:如遺傳病變、授粉不全、不稔等。

二、天氣溫度可能對植物帶來的災害?

1.寒害:在0℃以上時造成的傷害(0℃以下稱為凍傷)一些熱帶植物則在15℃以下就會受到危害,如在開花期的水稻及甘蔗等。瓜類的葉片則可忍受10℃一星期,8℃時則可忍受三天,5℃時在短短數小時內便會受到傷害。

寒害的影響及及病徵:

  • 由毒質產生的生化斑,如寒害的菸草會產生多出4~5倍的綠原酸物質(chlorogenic acid)
  • 黃化
  • 生長抑制

2.熱害:40度以上的高溫,對某些植物會導致熱害。44或55度以上的高溫,對大多數的植物會引起熱害。

熱害的影響及及病徵:

  • 日灼
  • 生化斑,因厭氧呼吸增加,產生如氨、有機酸之毒素
  • 不開花或消蕾
  • 生長抑制或熱休眠
  • 種子不發芽
  • 作物品質下降
  • 失水或旱害

三、植物的最適溫度

  • 高溫植物:適合溫度為15~40℃,超過45℃則失去抗性,而一些生長在溫泉附近的藻類則可在80~98℃ 生長
  • 中溫植物:適合溫度為10~30℃
  • 低溫植物:適合溫度為0~20˚C

四、營養缺乏症?缺什麼?會如何?

  • 缺鎂:因鎂為葉綠體葉綠素最重要之金屬元素,又因其甚易移轉,故缺鎂時病徵多從老葉開始,呈葉尖、葉緣之脈間黃化。
  • 缺硼:因影響糖之移動及鈣之利用,故植株呈矮化,生長點時形或壞疽,中央組織(如肉質果實實、塊根、塊莖)壞疽、褐變、畸形。
  • 缺鈣:因屬細胞壁果膠質之主要成分,故缺鈣者幼葉扭曲變形、邊緣壞疽,頂芽亦呈壞疽或枯死,幼果末端亦可能發生壞疽,如典型之番茄尻腐病(Blossom end rot)。
  • 缺鐵:因屬合成葉緣素之酵素成分,缺之時幼葉嚴重黃化,唯若噴以鐵劑,將可恢復,此乃診斷上一大特點。
  • 缺錳:因錳為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多種酵素之成分,缺錳者幼葉常呈輕微黃化,有時呈網紋狀。
  • 缺鋅:因鋅屬生長素合成酵素之成分,又屬糖代謝氧化酵素之成分,故缺鋅者葉片變小:鉀為生化反應重要之催化劑,故缺卸者植株矮小,莖部變細,葉片亦變小,老葉常呈尖枯、緣枯,其病徵似旱害、鹽害及氟化物中毒者。
  • 缺磷:磷為DNA、RNA、ADP、ATP、NAD、NADP之必要成分,缺磷者植株矮小,葉色常由綠轉藍綠或紫色,老葉緣枯,結果不良。
  • 缺氮:缺氮者全株生長不良、黃化,老葉易枯死。

參考資料:農藥管理人員資格訓練 課程講義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發表者:擊壤僧

擊壤僧,民國85年生,農學家傳第四代。大學畢業後隨即攜筆從農,曾至農委會藥試所受訓並考取農藥管理人員執照。致力於推廣農業知識,現於挽菓子農場任職,以「筆耕不歇,心耘良田」自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