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菓子

挽菓子,臺語音讀 BÁN-KÓE-CHÍ
伸手向上朝前抓取
追尋明日豐碩華美的果實

西元1625年
因一封荷蘭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的信
首批熱帶水果從雅加達飄洋過海抵達大員

同時揭開了臺灣歷史舞台的序幕

當漢人移民蓽路藍縷以啟山林

來自南洋的果樹亦倔強地蟠踞此地
當一波一波的移民到來

各國殊異的品種也相繼抵臺
在此相互競逐與薈萃
從中獲得啟發、開刱出新的視野

承載著美好願景,渡過黑水黯淡
來到這片土地散枝繁葉
懷抱這份堅毅與未來的想望

追逐明日豐碩的成果、饗用未來美好的果實

挽菓子,臺語音讀 bán-kóe-chí
伸手向上朝前抓取
追尋明日豐碩華美的果實

品牌故事

百年精神,樹果流芳

約百年前的日治時期,有支起於向潭山野茄藤社的平埔族裔,為尋一塊乳與蜜流瀉之地,應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招募,到了原為不毛之地之農場現址開墾,以種植蕃薯為食、種糖做工為生。潘氏先祖除了攜家帶眷,亦帶來了原鄉的果樹種子。發現這不適農耕的石礫地,竟意外地適合芒果生長,首棵芒果便於此時種下。

民國以降,水利設施漸布、工商業急遽發展,灌溉條件與經濟市場趨於成熟。第二代潘德發先生時便已展開經濟栽培,以傳統的模式種植並從中累積大量經驗。至第三代潘連進先生時,便以「創新連連、大膽前進」為理念,執意走出不一樣的道路,揚棄傳統模式中重多重量的生產標的,改以量少質精為主,並以創意和新品種為發展路線。

自2013年起,潘連進先生與其子潘彥升開始有計畫地蒐整相關歷史紀錄,並於2019年推出自我品牌。從自身悠久家族種植歷史與精湛栽植技藝為底蘊,載以大膽的創新,目標淬煉出極致的奢果體驗。懷抱這份對未來的想望,追尋明日豐碩華美的果實,挽菓子。


創辦人

潘連進 PAN,LIAN-JIN

農業背景

民國六十五年生,屏東縣專職農戶,世代芒果種植屆今第三代,傳承逾六十年芒果與其他熱帶水果栽植經驗。除實務經驗外,亦赴有「台灣熱帶果樹的搖籃」美譽之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開設之常綠果樹班受訓。師於「台灣首本芒果栽培專書」之作者劉銘峯助理研究員、屆今已育成高雄4號-蜜雪芒果與高雄2號-夏雪芒果,此兩支優秀芒果品種之「蜜雪芒果之母」高改場李雪如副研究員。

從農經歷

西元1998年曾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考取農藥農藥管理人員,具備科學管理知識基礎及安全精準用藥之概念,獲頒兩屆傑出青年農民,參與高雄3號-夏雪芒果之田間試驗,自行改良研發黃金套袋土芒果,2015年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農業改良場技轉高雄4號-蜜雪芒果,連年皆於拍賣市場蟬聯數十日最高單價,品質備受國內外業者肯定,2019年更首創芒果烙印曬字技術,常見載於芒果相關報導。

大膽創新

創辦人潘連進人若其名,以「創新連連、大膽前進」為理念,常有劃時代之舉。與科研單位一齊走在芒果經濟栽培尖端,從傳統出發,重新定義生產模式、翻玩挑戰新品種。擁有五項傲人成績:蜜雪芒果種植第一、蜜雪芒果拍價第一、珍翠番石榴種植第一、黃金套袋土芒果第一以及芒果烙印曬字技術第一。

近年發展

2019年創立品牌挽菓子Regetseed,目前除自營農場及種苗行外,亦致力於芒果產業的推廣及栽植管理技術之教育,多次至高雄農改場及其他農政單位授課擔任業界講師。2018年技轉高雄2號-珍翠番石榴,並與高雄農改場朱堉君副研究員合作發展番石榴扦插技術,亦常遠赴花東地區視其地理優勢,推廣後山芒果與番石榴的種植,取代傳統稻米增加當地農民收益。

挽菓子,臺語音讀 BÁN-KÓE-CHÍ
伸手向上朝前抓取
追尋明日豐碩華美的果實

農產溯源

追本溯源,擊壤於斯。